招商动态 招商推荐招商动态产业发展人才引进
当前位置:首页
>> 双招双引 >> 招商动态
【丽水日报】丽水经开区:教育提质背后的三把“密匙”
发布日期:2022-10-13 15:09:51 信息来源:宣传科 浏览次数:

强市必先强教,育人必先兴学。

“让每一个丽水孩子都能享受优质的基础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享受优质高等教育。”这是《丽水市教育提质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的目标。

行动实施以来,丽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理念,在教育领域对接全国一流资源,推进集团化办学、开放办学、结对办学,全方位提升教育品质,推进教育类项目12个,总建筑面积约25.2万平方米,投资总估算达到12.67亿元,强力助推丽水经开区教育事业登上新台阶。同时不断优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拓展“职业教育、技能教育”,实现了从托班教育到高等教育、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全覆盖。

近年来,在“问海借力”、普惠教育、“产教生态”三把“密匙”的作用下,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丽水学校、北京师范大学丽水实验学校等一批有名校背景的新学校陆续启用、建设,家门口的好学校遍地开花,“均衡而有特色、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蓝图正逐步展开。

深化“问海借力” 引进国内优质教育资源

前段时间,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丽水学校二期项目初中部——丽水南城中学项目建筑设计方案出炉。办学规模为54个班级,未来可提供2700个学位,估算总投资约4.5亿元,用地面积约7万余平方米。“初中部建成使用后,‘大班额’‘上学难’等教育难题将大大缓解。”社会治理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对城市发展来说,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加持,就意味着赋予该区域更多未来的潜力。丽水经开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在教育领域“对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升教育品质——

2019年3月,经开区从江苏省昆山市新昆教育集团引进了寄宿制民办学校——文尚学校,解决了经开区及周边新市民随迁子女就近入学问题。

去年9月,经开区携手华东师范大学建设的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丽水学校开学。由华师大全面参与校长团队组建、教师招聘培训、课程建设、教育质量监控等工作。学校教师队伍英才荟萃,招引了市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双一流”高校大学生及优秀毕业生等,汇聚了一批具有扎实知识功底、先进教育理念、良好师德师风的高素质人才。华东师大附属丽水学校校长严锦石表示,学校是院士牵线、校企互动、多方合力的新成果,将以建设省“高品质示范性学校”为发展目标,努力打造全市一流、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示范性、实验性学校。

随着经开区“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的大力推进,一大批十亿、百亿级的大企业相继落地,高级技术工人储备不足的短板也显现出来。为破除人才瓶颈,经开区与浙江吉云教育科技集团合作建设的市本级首所技师学院——丽水技师学院应运而生,去年正式投入使用。

该校致力于打造“山海协作”样板工程,塑造“教育为主体,互联网+产业双轮驱动”的泛教育生态圈,集学制教育、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社会服务于一体,培养高技能人才。学校围绕本地区产业开设智能制造、生物制药、数字经济、现代服务四大专业群13个专业,并开展“一校联百企”活动与112家企业建立合作,深化“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模式。

丽水全域是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也是全省唯一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县的城市。为了抢抓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机遇,经开区引进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共建十二年一贯制的北京师范大学丽水实验学校,将“助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转化为推动全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依托全国一流教育资源,实现基础教育与百年名校的深度对接,推进教育领域开放合作,抢占教育发展制高点。该项目计划办学规模120个班,其中小学36个班,初中36个班,高中48个班。

“问海借力”,以合作促发展,一所所优质的学校,一批批优质的师资力量,为经开区教育提质增效“跑”出了加速度。

织密教育“普惠网” 实现全域教育均等化

普惠,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指标。

为确保优质教育公平供给,经开区制定出台了《人才和优秀企业骨干子女入学暂行办法》等政策,按照“分类分批,志愿优先,依次录取”原则,通过人才、优秀骨干分类和志愿填报相结合方式,统筹安排人才子女入读经开区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更深层次落实经开区企业人才和优秀骨干服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服务“筹码”。

“孩子读书问题是我们考虑投资创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今经开区有这么好的教育资源,让我们没有了后顾之忧。”浙江珏芯微电子有限公司芯片技术总监陈世锐对“新丽水人”教育的重视,连连称赞。

目前,该政策已累计解决143名人才及优秀企业骨干子女的入学需求,并作为“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营造最佳营商环境”内容获评浙江省服务企业最佳实践案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经开区通过资源互通搭建教育“普惠桥”,与优质教育资源集聚的重点学校建立结对合作关系,互派青年骨干教师访问交流,并通过跟岗培训、观摩示范课、听课研讨、专题讲座等形式,学习借鉴优质教育方式,提升本地区教育水平。如丽水文尚学校与杭州文新小学结对交流,建立了为期5年的合作关系,目前已互派24位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交流学习。

数字改革开启了“普惠窗”。经开区首个“数字家长学校”石榴“云课堂”上线。“云课堂”开设符合家长现实需求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专家精品课程以及“家庭教育校本课程”,聚焦亲子矛盾处理、亲子沟通方法、家庭青春期心理辅导、子女家庭习惯培养等内容,为家长提供免费且具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培训平台,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模式,进一步推进家校协同育人。目前,平台已上线5个系列长课时课程,共9个课时,微课程25个课时,家长注册2136人,学习10000人次以上。

营造“产教生态” 打造省级产教融合示范

过去三年,丽水经开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1%,科技“两企”新增数始终走在全市前列。作为我市工业发展的主阵地,经开区始终以“扛红旗、站排头、当第一”的政治勇气和目标定位,打造人才科技集聚地,以产业定位科技,以科技索引人才,以人才助力产业,营造“产教生态”。

在“学做一体、工学交替、产教结合”的理念下,今年2月,全国技工院校首家全产业链半导体工匠学院——丽水技师学院中欣晶圆半导体工匠学院在丽水经开区成立。工匠学院计划通过3年时间建成3个以上与半导体产业链高度契合的专业,学制教育在校生规模超过1200人,社会培训规模超过1200人,为丽水乃至全国半导体全链条产业培养、提供高技能工匠人才。

“半导体工匠学院已成为经开区半导体产业招商中一张亮丽‘金名片’,成为新的招商特色、亮点和优势,有利于我们在后续招商中占据一定‘主动权’。”经开区经济促进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为培育工匠型人才,经开区还与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了绿谷校区,并依托丽职院与德国柏林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合作办学,建立中德(丽水)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参照德国双元制职业培训,与本地企业开展“校企双主体育人工程”,设立12个中德合作班级,定向培育企业所需人才。目前已通过职业教育为28家企业培养了200多位技能型人才。

此外,在关键性技术攻坚上,经开区与浙江大学、四川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院区合作”,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何鸣元,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光电研究院院长褚君浩等院士专家开展产学研合作,依托高校科研人才资源推进合成革、半导体全链条等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如何鸣元院士与浙江泰德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截至2021年已联合攻关完成国家级立项3项,累计产出转化三大类20余个品种的催化剂产品。

去年,丽水经开区还与四川大学、丽水学院共同设立绿色新材料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及宁波工程学院共建合成革节能与过程强化工程研究中心,与中国计量大学共建丽水计量研究院等,为园区产业发展持续注入不竭动力。

此外,经开区还成立了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建设装备制造产教融合示范基地,集合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26家产教融合型企业、5家高校研究院、9家企业研究院(其中1家重点),加强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目前,该基地已成为省级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累计牵头校企合作项目10个,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数量10个。

如今,在经开区,“大院名校+科创平台+高端人才+主导产业”的创新生态圈已经基本形成。创新“土壤”增加了企业迈开大步创新的“底气”,大大激发企业创建省级、国家级研发机构和科创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站在新起点,面对新使命,经开区将以更强决心、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通过不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城区办学能力推动教育提质,以高品质的教育发展谱写南城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新篇章。